徐淮平原重点发展区:本区属暖温带南部地区,地产地道中药资源种类较少,但是北方中药资源引种的良好区域。历史上是大宗药材和北方药材生产区,药材生产历史悠久,具有一定基础,其发展优势在于土地资源相对丰富,耕作制度多样化,利于药材生产安排,同时宜林地面积大,林网率高,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快,与其它区相比,药材生产效益高。把本区作为重点发展区与江苏省大力发展苏北的精神一致,具有较大的投资力度,较易于形成多方开发中药资源的合力。重点要抓好合理布局,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推行规范化生产,加强中药资源的多角度深层次开发,组建产业框架,通过建设逐步形成以大宗、地产药材生产为主并与地道特产药材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开发的特色产业区。 二、实施中药资源生产 发展战略的对策 就目前江苏省中药资源生产现状看,影响发展的因素较多,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1.加强基础研究,实现规范化生产 目前国家提出中医药现代化的内涵是实行GAP、GMP、GSP等的全过程规范和管理。中药材GAP生产和管理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基础和源头,是保证中药质量的第一环节。因此,首先要进行中药材GAP生产基地建设,加强基地生态环境、中药资源种质繁育以及提纯复壮、栽培技术、试验示范、质量监控、科技队伍建设,形成一整套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的技术体系和相应的SOP,保证药材质显的稳定。目前要以已列入国家中药材GAP基地建设研究的银杏、白菊花规范化种植项目为基本模式,推动省内已经形成规模生产的白首乌、苏薄荷、野马追等生产基地的规范化生产和管理,同时对正在形成和拟建的基地均要按规范化生产要求进行建设,造就江苏省药材生产的质量优势。 2.加快组织体制改革,发展产业化经营 目前,中药产业的各个环节和生产力要素松散、不衔接,即是药材生产发展的瓶颈,又是产业发展的束缚因素,形成中药生产的组织体制不能适应中药生产发展的要求。因此,要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进行生产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实行以药材生产基地为基础、由制药企业集团为龙头的产业链接的产业化经营联合体,形成跨区域的产业体系,并在生产经营上确立突出中药资源特色优势种类的生产策略,应变市场“质量、品牌、效益”为核心的产品营销策略,把握和开拓市场的新型制药产品的开发策略,建立资产重组、制药企业为龙头的集团化滚动发展的产业资本经营策略,从根本上解决和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促进药材生产发展的组织管理形式和生产经营机制,从而使中药产业化经营向高水平发展,实现总体生产效益的提高。 3.强化新药、新产品的开发,促使中药产业升级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药发展的关键就是充分运用科技优势,研究和开发中药新药,同时也是中药产业发展的后劲所在,也是带动中药资源生产的活力所在。江苏省中医药科研力量较强,但还没有形成促进中药产业发展的合力。因此,在加强中药材GAP生产基地建设,提高药材质量的同时,始终不渝地加大力度进行新药、新产品的开发,结合江苏省的实际情况,在江苏省科学技术厅的指导和协调下,以“三药工程”提供的系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平台为基础,结合相关科研力量,形成以高科技支撑的新药、新产品开发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江苏省地产地道中药资源进行系统研究并加以开发利用,增加效益,以强有力的发展后劲促使产业升级,带动药材生产发展。 4.加大投资力度,强化多平台条件的配套 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它是由多个纵向系列组合成的系统工程,而每个纵向系列均有软件和硬件结合的平台条件建设,其中特别是硬件设施条件,没有资金投入是难以做到的。因此,在具备一定科技力量的条件下,增加投入,进行系列平台条件的建设,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加快中药现代化进程,加快中药产业的发展。 <中医中药房,转载请注明来源!-www.zyzyf.cn www.baicaozixun.com>>(责任编辑:中药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