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论述】 1.《本草纲目》:今俗以兔肉饲小儿,云令出痘稀,盖亦因其性寒而解热耳。故又能治消渴。若痘已出及虚寒者宜戒之。刘纯《治例》云,反胃结肠,甚者难治,常食兔肉,则便自行,又可证其性之寒利矣。 2.《名医别录》:主补中益气。 3.《千金·食治》:止渴。 4.《本草拾遗》:主热气湿痹。 5.《本草纲目》:凉血,解热毒,利大肠。 6.《本经逢原》:治胃热呕逆,肠红下血。 【摘录】《中华本草》
------分隔线----------------------------
|
【各家论述】 1.《本草纲目》:今俗以兔肉饲小儿,云令出痘稀,盖亦因其性寒而解热耳。故又能治消渴。若痘已出及虚寒者宜戒之。刘纯《治例》云,反胃结肠,甚者难治,常食兔肉,则便自行,又可证其性之寒利矣。 2.《名医别录》:主补中益气。 3.《千金·食治》:止渴。 4.《本草拾遗》:主热气湿痹。 5.《本草纲目》:凉血,解热毒,利大肠。 6.《本经逢原》:治胃热呕逆,肠红下血。 【摘录】《中华本草》
------分隔线----------------------------
|